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五个100】第一书记风采:不负时光不负己,“超燃”书记在这里!(60) ​

    信息发布者:梁国银
    2019-10-14 22:58:37    来源:新疆访惠聚   转载


    第一书记风采


    我区各驻村(社区)第一书记聚焦总目标,认真履行“头雁”职责,当指挥员、宣传员、帮扶员、战斗员,抓党建、促稳定、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用实际行动向历史、向实践、向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今天,“新疆访惠聚”推出“五个100”新作为展示第60期——第一书记风采,看看5位“领头雁”在村(社区)里如何聚民心、显担当。



    “继”往开来“明”初心

    记昌吉州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驻玛纳斯县六户地镇土炮营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焦继明


    “继明书记遇事雷厉风行、处事果断干练,村里的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件件都惠及我们老百姓……”村民口中的继明书记,就是昌吉州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驻玛纳斯县六户地镇土炮营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焦继明。驻村以来,他聚焦总目标,围绕“1+2+5”八项任务,抓党建、促增收、解民忧,成为百姓交口称赞的“实力派”书记。


    明风正气  组织建设思路清


    2018年驻村伊始,焦继明发现基层工作繁多,村干部职责不清,不会干、不愿干、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他带着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对照昌吉州下发的《驻村(社区)工作队规范》和《村(社区)档案规范》逐项梳理,制定班子分工方案,实行工作队员、村干部“AB角”岗位捆绑分工负责机制,建立干部责任清单,制定完善日常考勤、月月评比、季度考核等相关制度,引导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焦书记帮我们理清职责、规范工作后,各项工作大家都争着干、比着干……”村党支部书记叶齐森深有感触地说。



    针对党员中存在的松散懒等现象,焦继明带着村党支部专题研究找准症结,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开展党员挂牌亮户、承诺亮责,向村民述职、向组织述职的“双亮双述”活动。


    他构建村级发展梯队,从青年农民、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名,发展党员5名,培养村级后备力量3名,为村党支部发展注入了活力。党员程晓东不但在务农方面善于经营管理,还乐于帮带其他村民,积极主动参与村集体事务,被培养成为村级后备力量。“在焦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村党支部凝聚力越来越强,作为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为组织尽力,为村民服务。”程晓东说。


    知人之明  靶向致富门路多


    土炮营村毗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日照时间充足、沙土资源丰富,被称为“植棉宝地”,但村民田间管理技术滞后,棉花种植效益不明显。


    焦继明组织158名村民到昌吉市高新农业园区学习“互联网+现代农业”产销模式和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邀请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专家进农田开办“专家讲堂”,建立5支“党员+致富带头人+种植能手”技术服务队,为村民田间管护提供技术指导。


    村民董克竞种了200多亩棉花,他在技术服务队的指导下,把握好播种、中耕、化控、脱叶等时间节点和技术要领,并采用无人机飞防和机械化采收技术,棉花亩产提高到410公斤。“去年,在工作队和技术服务队的帮助下,每亩棉花收益在1500元,今年棉花长势不错,又是一个丰收年!”董克竞高兴地说。


    焦继明立足于“土炮营国家沙漠公园”这一旅游资源,带领村“两委”做“旅游服务产业”文章,动员3名党员带动12户村民发展农家乐,指导村民改善庭院环境状况和卫生条件,打造特色农家“金牌”菜品。旅游旺季时,农家乐出现一桌难求的火爆场面,15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旅游淡季时,焦继明引导农家乐经营户发展“线上订餐、线下送餐”业务,使土炮营的特色菜品能及时摆上城市居民家中的餐桌。


    “在焦书记和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既能种好地,也能发展好旅游服务业,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农家乐经营户哈孜尔·拜克说。


    心明亮  服务群众细密周


    群众工作无小事,点点滴滴凝真情。焦继明始终将群众的安危冷暖记挂在心上,对群众的每一条诉求都认真对待,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音。



    贫困户唐多银的女儿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焦继明得知他们一家为8000元学费一筹莫展,便多次与县援疆办、红十字会联系沟通,申请福建援疆助学金6000元,自筹助学金2000元,申请农信社助学贷款2万元。孩子感激地说:“感谢焦叔叔为我筹集学费,给我买火车卧铺票,这份恩情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会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在焦继明心里,村里的低保户、困难家庭、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是他最牵挂的人。他建立了“每日汇总问题、分类建立台账、限时办结销号、跟踪满意回访”群众困难诉求办理机制,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各类诉求,他要求队员和村干部按照“优先办、最优解”的准则去落实。


    棉田滴灌老化浇水困难,他亲自跑项目指导改造老旧滴灌设施1300多亩,引来“源头活水”;村民王永刚患尿毒症无钱救治,他发动村民捐款、申请水滴筹,募集9万余元救助金,解其燃眉之急;5户困难家庭缺过冬煤,他积极协调派出单位捐助20吨煤,确保温暖过冬……今年以来,他带领工作队多方协调,以教育扶智、医疗救助、政策保障、社会帮扶等方式解决村民各类困难诉求54件。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与你有多亲。“别看焦书记是城里人,对我们农村的事可了解了,没有架子,大伙儿有啥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焦继明始终坚守着为民服务的初心,用实干与担当践行着不负群众信任的驻村誓言,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全村人努力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光辉社区的“一面旗”

    记哈密市口岸委、移动公司、邮政公司驻伊州区城北街道光辉社区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黄海龙


    他,把各族群众当家人、把群众诉求当家书、把群众困难当家事,他就是哈密市口岸委、移动公司、邮政公司驻伊州区城北街道光辉社区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黄海龙。2017年驻社区以来,他统筹驻社区各支力量,按照“1+2+5”八项任务要求,以“实”字强基础、以“细”字暖民心、以“常”字树新风,使社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光辉”社区。


    用好“制度尺”  点面结合强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驻社区后,黄海龙始终把提升社区干部工作能力作为固本强基的重点工作来抓。他带头把8名工作队员的党组织关系由原单位转入社区,充实社区党组织力量。他制定工作队员与社区干部“一帮一”工作机制,将所有队员与社区干部结成对子,充分发挥社区干部熟悉基层、经验丰富和工作队员能力素质、理论水平高的优势,在互商互助中增进感情、共同提升。“一帮一”工作机制的实施,实现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争着干、比着干的良好氛围。



    牵牛要牵牛鼻子。针对社区党支部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的现状,黄海龙在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帮助社区党支部制定完善了《党支部议事制度》《社区干部管理制度》《群众工作制度》等10项制度。指导、培训社区干部,进一步严格规范“三会一课”、发展党员流程等工作,使社区干部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进一步发挥,能力素质明显提升,社区党支部的威信越来越高。


    2018年,光辉社区党支部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2019年7月,荣获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黄书记工作有思路,有办法,给我们量身定做培养方案,我们的工作有目标,也有使不完的劲,群众对我们也越来越信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刘玲丽说。


    疏通“民生渠” 涓涓细流润心田


    光辉社区地处铁路和地方的接壤处,因历史遗留问题,一时出现双方“都不管”的现象,作为上世纪90年代建立的老社区,不少问题随之出现。


    入驻伊始,黄海龙带着工作队员和社区干部,先后走访慰问了辖区内的老党员、劳模、退伍军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面对种种困难,黄海龙鼓励大家:“大家一起发力的话,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群众的事没小事,再小也是大事。”小区照明设施、硬化路面、上下水、供暖管道等都存在着不少问题。铁路17街小区老年人多,没有路灯,经常有夜间出行的老年人碰着磕着。黄海龙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资金,为小区安装了8盏太阳能路灯和12把式样别致的公园椅。


    融合小区有一排临街的80年代修建的底商,主要以经营餐饮为主。由于下水管道设计上的问题,排污井常常被堵塞,污水从居民家的地漏溢出,居民怨声载道。黄海龙联系家政服务公司,既当工程质量监理,又帮着打下手,连续奋战一星期,完成了下水管道的改造。


    以心换心,黄海龙用“情”这把钥匙,打开了群众的“心锁”,工作队和社区“两委”渐渐成了居民的主心骨,群众有事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社区。居民木拉提·卡拉力高兴地说:“工作队来了,我们的事有人问了,有人管了,有人帮着解决了,工作队真是便民队。” 


    打造“方寸台”   内外兼修树新风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实质是每一个居民自身文明的体现。为提升社区居民的素养,黄海龙和工作队在社区开设了“居民道德大讲堂”。“居民道德大讲堂,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人人参与,人人受到教育。”黄海龙一句话诠释了活动的方式。


    为上好“好家风·好传承”这堂课,黄海龙发动工作队员、社区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用手机或相机把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拍成小视频。拍的小视频中,有被居民称为“热心人”的老党员王风荣,在老人潜移默化的教育下,儿女孝顺、家庭和睦;有9年如一日,照顾生活不能自理、常年卧床公婆的王慧茹……小视频由工作队和社区党支部统一审核后,发到居民微信圈里。“我以后也要好好孝敬父母,给我的儿子做个榜样。”从事个体生意的冯圣文看了小视频后感慨不已。


    驻社区以来,黄海龙开办“居民道德大讲堂”20余次。看得见、摸得着的“居民道德大讲堂”,把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变成鲜活生动的事例,润物细无声,群众的思想觉悟有了显著的提高。居民孙延芹说:“现在对社区的事有人关心了,不文明的言谈举止有人出来制止了,主动调解邻里矛盾纠纷的‘热心人’多了,社区越来越和谐了,就像一个大家庭。”


    “咬定青山不放松,我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聚焦总目标,让党的光辉照耀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让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黄海龙充满信心地说。



    “钵”洒幸福当为民

    记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驻阿克苏市依干其乡赛克帕其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徐金钵


    “现在,来村委会办事的人越来越多了,村民在家门口就有钱挣……这些都得感谢徐书记。”老党员阿依木汗·吾休尔一句话道出了全村人的心声。她口中的徐书记就是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驻阿克苏市依干其乡赛克帕其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徐金钵。自2018年驻村以来,徐金钵统筹驻村各支力量,聚焦聚力总目标,认真落实“1+2+5”八项任务,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赞誉。


    固本培元强基础


    驻村伊始,徐金钵发现村“两委”存在工作动力不足、服务群众能力不强、群众满意度偏低、推动工作时不能形成合力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徐金钵在走访座谈、广泛征求“四老”人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报请乡党委按程序先后调整充实3名思想政治过硬、学历较高的年轻人进村“两委”班子,优化班子结构;带领工作队与村干部结成帮带对子,在具体工作中教思路、讲方法、传经验、交任务、压担子,不断提高村干部履职能力。建立完善主题党日、“三会一课”、星级化创建等制度,通过落实制度推动工作有效运行。在日常工作中,徐金钵坚持好事让村干部来做、好人由村干部来当,不断提高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徐金钵协助指导村党支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在青年农民、返乡大中专毕业生、致富能手等群体中发展党员。近年来,递交入党申请书67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3人,发展党员7人。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得到显著改善。如今,赛克帕其村能熟练使用双语的村干部达70%,今年村党支部荣获“阿克苏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徐书记有冲劲、有韧劲,工作有思路,在他的指导帮助下,村干部的思路更清晰了,工作积极性也更高了,村民们对我们的服务越来越满意了。”村党支部书记张琼说。


    牵线搭桥促增收


    赛克帕其村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村、拆迁村,人均耕地不足0.4亩,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了当务之急。通过入户走访,徐金钵了解到村民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双语水平不高、劳动技能匮乏等问题,如何才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这是徐金钵考虑最多的问题。



    徐金钵带领工作队会同村“两委”逐户摸清富余劳动力年龄、性别、技能水平、就业需求等基本情况,分类建立台账。利用周一国旗下的宣讲、入户走访契机,广泛宣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创)业优惠政策,激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内生动力。通过农牧民夜校,加大学用双语的普及力度,为外出务工打基础。


    村民阿依吐尔逊·吾布力一家人的生活仅靠丈夫打零工维持,生活过得比较困难。徐金钵了解情况后,鼓励阿依吐尔逊走出家门就业,并与用工单位对接,协调她到临近的湿地公园务工。“谢谢徐书记,我现在每月有2200元的工资,不但能补贴家用,还能照顾家里。”阿依吐尔逊感激地说。


    如今,在赛克帕其村像阿依吐尔逊一样,华丽转身为上班族的村民还有很多。徐金钵依托辖区内有国家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毗邻高校、企业的优势,积极与用工单位沟通联系,优先吸纳本村富余劳动力从事保安、保洁、宿管等岗位工作。截至目前,累计输送富余劳动力500余人就业,季节性务工人员200余人,基本实现每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真爱播撒幸福路


    “群众利益无小事,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困难诉求,兑现对村民的每一个承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徐金钵在村民大会上的庄严承诺。


    依干其乡第一小学距离赛克帕其村5公里,学生上学路途遥远、无人接送的问题长期困扰着村民。徐金钵积极与阿克苏市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沟通、协调,开通了村里到学校间的公交线路,公交车定时接送、学生刷卡,彻底解决了村里孩子上学无人接送的难题。针对赛克帕其村幼儿园硬件设施陈旧的现状,徐金钵争取派出单位支持资金45万元,为幼儿园增设了美术室、音乐舞蹈室、彩虹跑道,购买了体育、儿童游乐等配套设施,如今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更好了。今年以来,徐金钵带领工作队帮助村民解决困难诉求58件,上报协调7件,惠及村民2300余人,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为增强村级阵地的服务功能,徐金钵积极争取派出单位支持,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建立村史馆、图书馆、村民活动室、心里疏导室、六点半课堂,组建青年文艺队、老年广场舞队、返乡学生合唱队等文化团体,常态化开展活动,展现新时代农村幸福生活。


    “我们村越来越漂亮了,环境好、道路平整、活动越来越丰富,我也加入了小区广场舞队,这都要感谢徐书记和工作队。” 67岁的苏来曼·达吾提逢人便夸赞徐书记的好。


    一件件困难诉求得到有效解决,一桩桩实事落地有声。如今的赛克帕其村村容更美了,干部工作底气更足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了。



     用绵绵真情捂热民心

    记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伊犁师范大学、疏勒南疆齐鲁工业园区驻疏勒县洋大曼乡阿克亚村第一书记迪力努尔·艾则孜


    干工作脚踏实地、待人时和颜悦色、拉家常如沐春风、惠民生矢志不渝,她像一轮 “暖阳”驱散严寒,像一眼“甘泉”润泽民心。她就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伊犁师范大学、疏勒南疆齐鲁工业园区驻疏勒县洋大曼乡阿克亚村第一书记迪力努尔·艾则孜。驻村3年来,迪力努尔紧紧围绕“1+2+5”八项任务,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带领驻村各支力量一心一意为村民谋福祉,温暖滋润着村民的心田。


    筑牢强基固本“压舱石”


    “在迪书记的帮带下,党员干部思想受教育、作风大改进、行为更规范,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密切,群众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村党支部书记努尔艾买提·卡吾力说。


    驻村初期,迪力努尔发现村“两委”班子凝聚力不强、村干部工作水平不高、工作作风拖沓松散等短板,存在“万事离不开工作队”的依赖思想。为了力克村干部“慵懒散、等靠要”的症结,迪力努尔下真功、用狠劲,健全完善学习教育、日常管理、履职承诺、考核评估等5项规章制度,督促村党支部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规范落实“四议两公开”“三会一课”等制度,促进各项工作高效落实落地。


    迪丽努尔利用县委党校培训契机,推荐2名能力偏弱的村干部脱产培训4个月“充电蓄能”,调整2名优秀村级后备力量充实到村“两委”班子,激活源头活水。依据业务归口和责任分工,指导驻村干部与村干部结成帮带对子,做到工作同落实、难处同应对、责任同担当、问题同整改,并将班子日常运转、决策执行情况、干部政治素质和日常行为表现作为日常考察和年度评优的重要指标,以帮带互补能力优势,以制度倒逼工作落实,稳步增强村干部工作能力,提升业务水平。


    找准精准脱贫“定盘星”


    阿克亚村是深度贫困村,村民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经济来源单一,增收渠道狭窄。针对这一难题,迪丽努尔入户走访摸清底数、纾解民意,利用宣讲大会讲透政策、算经济账,采取“技能培训+企业扶持+稳定就业”的方式疏浚就业渠道。迪丽努尔利用农牧民夜校开办技能培训班102场次,开设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课程,组织驻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轮流授课,打通语言交流关、就业技能关,为村民外出就业打好基础。



    为了畅通企业用工渠道,迪丽努尔采取“村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的方式牵线搭桥,邀请企事业单位在村里现场招聘,帮助村民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村民艾麦提·图尔荪通过招聘会与县物业公司签订就业协议,成为一名水电维修工,每月有2600元的稳定收入,还有186名村民像艾麦提一样通过学技术找到稳定工作。


    迪丽努尔牵线南疆齐鲁工业园区,通过“劳务输出一批、园区推荐一批、就地就业一批”的方式,将238户贫困户按照“一户一就业”的帮扶标准,推荐175名富余劳动力到疆内外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迪丽努尔还带领村民开办打馕合作社、美容美发店和惠民小超市,帮助30余名留守妇女实现创业,她们正通过勤劳的双手撑起幸福生活。


    聚焦群众福祉“晴雨表”


    “我们要从小事着手,把群众的‘表情包’当作工作的‘晴雨表’,把党的好政策送进乡亲们的心坎里。”迪丽努尔始终从细微处着手,一心扑在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上。



    2018年数九寒冬,迪力努尔走访到孤寡老人阿卜杜热依木·图尔迪家中时,闻到家里煤烟味较重,看到住房条件较差等现状。为防患于未然,迪力努尔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到家中“送温暖”,与志愿者一道疏通烟囱、清理煤灰,帮助老人打扫家庭卫生,送来1吨无烟煤和米面油等慰问物资,要求包户干部每日必访,保证老人家温暖过冬。


    52岁的贫困户亚森·阿卜杜如苏力家有3口人,妻子和孩子身患残疾,一家人靠微薄的土地和低保金维持生活。迪力努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与当地养鸡大户协调,争取到饲养员的就业岗位,他的妻子被聘任为村保洁员,夫妻俩每月收入加起来有3500元,家庭生活逐渐向好。


    在迪力努尔的牵头组织下,截至目前,志愿服务队开展“送温暖”活动100余场次,办好事实事300余件,将村民的心结逐个解开;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为120余名学生捐赠学习书籍、御寒衣物等价值5万余元的爱心物资;建起幼儿托管中心,集中看护照顾3岁以下幼儿,解决务工村民后顾之忧……


    现如今,阿亚克村“两委”班子强了,人心聚了,生活富了,这一切都是迪力努尔用实际行动“捂热”了群众的心田。她将继续埋头苦干,让惠民政策普惠村民,让党的雨露恩泽热土,带着一方百姓抒写新篇章。



     “兴”业“利”民

    记自治区水利厅驻策勒县博斯坦乡阿其玛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贺兴利


    “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时时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这是自治区水利厅驻策勒县博斯坦乡阿其玛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贺兴利经常说的一句话。2018年驻村以来,贺兴利聚焦总目标,抓班子建强基层组织、找路子推进脱贫攻坚、惠民生办好实事好事,把奉献写在了阿其玛村大地上,把温暖留在了村民心田里。


    帮带为先 建强“战斗堡垒”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作为村里的“当家人”,贺兴利始终把抓班子带队伍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里,严管厚爱带队伍,凝心聚力强班子,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作风过硬的村“两委”班子。


    贺兴利组织驻村各支力量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导村“两委”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将工作队员、村干部混合编组,成立基层党建、脱贫攻坚和宣传教育等4个专班,制定完善19项工作制度,定人定岗定责,工作队员“一对一”“多对一”帮带,在实践中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形成用制度管人、按流程办事的良好氛围。


    培养村级后备力量是确保基层政权建设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贺兴利指导村“两委”从返乡大中专学生、优秀务工青年等群体中筛选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人进行培养,定岗定责定任务,安排工作队员手把手理思路、教方法。目前,已有3名村级后备力量进入村“两委”班子。


    “贺书记理念新、措施实,‘领头雁’作用发挥到位。在他和工作队员帮带下,村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很快,村级事务管理越来越规范,村民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对于村里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买买提江·麦提努日深有感触地说。


    兴业为基 找准脱贫路径


    “今年我家光养羊就能增加收入2万元左右,加上妻子在县城就业的收入,全家收入4万元一点问题都没有,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贺书记和工作队员、村干部的辛勤付出。”村民图尔迪巴柯·图如普说。



    阿其玛村是深度贫困村,贺兴利指导村“两委”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因人施策、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确保扶贫措施“对号入座”,精准到户到人。


    产业带动是脱贫攻坚的有效举措。贺兴利和村“两委”研究,依托策勒县津垦奥群羊产业联盟和新疆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推行“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运营模式,将138户贫困户的3131只羊和村里的7685亩饲草料地托管给合作社,统一防疫、饲养、销售,在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同时,解放了劳动力,降低了养殖成本,改变了村民“一年到头看着几只羊、守着几亩田”的生活困局,仅此一项可帮助入社村民人均增收近3000元。


    扶贫之难,难在去除病根病灶。贺兴利坚持扶贫先扶智扶志,邀请新疆水利水电学校教师在村里开展电焊、工程施工等实用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激发内生动力。同时,安排工作队员、村干部与本地和疆内外用工企业联系对接,帮助80多名村民转移就业、90多名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了贫困户1户至少1人就业目标。


    利民为重 拓宽服务渠道


    “真是太感谢贺书记了,要不是他和工作队员帮助,我的一只眼睛可能就失明了……”提起贺兴利,村民麦提肉孜·亚库普感激地说。


    今年3月,麦提肉孜在家劈柴时右眼被飞溅的木渣损伤,因家里一时凑不够治疗费用,准备放弃治疗。贺兴利得知情况后,马上争取派出单位支持并带头献爱心,共筹集资金7000多元,送麦提肉孜及时就医,治好了眼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贺兴利持续做好“甘泉润万家·青年志愿行”项目,采用“志愿+扶贫+助学”模式,每年组织100余名返乡大学生在自治区水利厅各驻村工作队协助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工作,每名志愿者可获得5000元的助学补贴,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打造 “一站式服务大厅”,让村民办事只跑一次腿、只进一扇门;带领志愿服务队冬播夏收,让外出务工村民无后顾之忧;挨家挨户送去暖心煤,让困难村民温暖过冬;成立文艺表演队,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长效开展捐资助学,让困难家庭学生圆大学梦……在贺兴利心中,村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就是工作队的事。驻村以来,他带领工作队员、村干部想方设法办好恵民生实事好事,共帮助村民解决各种急事难事70余件,办实事好事90多件,用浓浓爱民情凝聚了民心。


    “号角声声催征人,牢记使命勇担当。阿其玛村今年要整村脱贫,我们有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贺兴利斩钉截铁地说。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